需要突破哪些瓶颈?
行业标准亟待刷新
谈到氨氮减排,有人认为,它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一样,面临一个瓶颈期。尽管“十一五”期间,氨氮还未列入减排指标,但由于二级生化处理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具有协同减排效应,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在去除化学需氧量的同时也去除了氨氮,因此,氨氮排放总量一直保持下降趋势。提高重点行业的氨氮排放标准,促进氨氮污染防治水平提升才是氨氮减排的突破口。
氨氮污染排放的结构性问题突出,化工、有色、石化、农副食品、纺织等8个行业氨氮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85.9%。化工行业是氨氮的主要排放行业,占工业企业氨氮总排放量的40%以上;其次为造纸、食品加工、纺织、黑色冶金、石化和食品制造等行业,具有高氨氮废水排放问题的工业部门主要有炼油、化肥、无机化工、农药、铁合金、玻璃制造、食品和饲料生产等。抓住这些重点行业,可以有效控制工业氨氮排放总量。
不少工业废水处理时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偏高,难降解化学需氧量比例过高,易降解有机碳源占化学需氧量中的10%左右,可利用的碳源不能满足生物脱氮反硝化需求,这就造成工业废水处理厂出水氨氮达标比较困难。根据对主要氨氮产生排放行业氨氮去除率的分析,石化行业去除率超过90%,而其他行业均有提升潜力。
按照先控制新增量后削减存量的顺序,首先要在项目审批阶段严格环境准入标准,合理控制行业发展速度和经济规模,在源头污染物增量环节多做“减法”,控制氨氮污染物新增量;其次,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,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,对重点行业、重点流域依法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,对达不到清洁生产水平的应予以关闭和淘汰;第三,抓好企业末端治理,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监管,确保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。
提高排放标准,倒逼产业结构调整,并达到减排污染物的目的,这是“十一五”期间减排留下的宝贵经验。以氧化铁行业为例,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氧化铁系分会工程师林治华透露,“氨氮出台硬性指标,必将在氧化铁行业刮起一股环保风暴。如果将污水中的氨氮浓度控制到10毫克/升以下的话,行业内1/3的企业面临淘汰。”
我国目前有26个现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氨氮的排放规定了控制标准值。总体来说,我国目前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氨氮的排放标准中,发布年代较早的标准,其氨氮控制要求已不能满足当地目前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;而最近几年发布的地方标准基本可以满足当地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。当务之急,应根据现有工业企业氨氮达标排放标准低的状况,完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体系,加大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作制(修)订力度,缩小通用型、综合型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范围,对实施时间较长的排放标准进行全面复审和修订,提高氨氮排放控制要求,督促企业进行深度治理,提高工业氨氮治理水平。
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,通过“提标升级”,促进企业升级改造,工业氨氮排放水平有望进一步降低。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,考虑到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实际进水氨氮浓度很高,很多企业面临氨氮达标出水困难,且各行业污水特点不尽相同,应避免一刀切,基于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“提标升级”要求,既要体现对水体水质的要求,又要考虑各行业实际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处理水平。
本文连接://www.krispprod.com/newss-911.html
|